掃二維碼與項目經理溝通
我們在微信上24小時期待你的聲音
解答本文疑問/TPM咨詢/5S、6S、現場管理咨詢/精益生產管理咨詢/互聯網交流
第二章 21世紀世界設備管理的新理念
1
第二節 第一節維修工程系統概念
智利的阿道夫安德列尼等(Adolfo Arata Andreani)提出維修工程化(Engineerization)進展的概念。他們認為,維修工程化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:項目、控制和改善。
項目階段的基本要求是:確定適合的生產系統維修策略和技術;推進管理與計算機系統的標準化;優化外協資源的利用;管理好備件與材料。
控制階段的基本要求是:檢查與開發維修評價和管理程序。
改善活動的要求是:推動持續改善程序;對維修組織的文化進行引導。
維修工程概念流程。預防維修水平最低,也是工程化程度最低的階段是緊急搶修;隨著預防維修水平的進步和工程化的進展,分別進入周期預防維修、狀態維修、預測維修,最后達到改善LCC、RCM、MC的最高階段,其中LCC為壽命周期費用,RCM代表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,MC代表維修持續改善。
當代的維修工程化應該劃分為以下階段:
第一階段:系統邏輯描述,設備對企業的功能,邏輯和影響分析;
第二階段:從兩個輸入渠道來采集數據,第一來自設備功能歷史記錄分析,第二來自基準和生產商說明的數據,掌握設備狀況;
第三階段:壽命周期階段確定:通過對曲線調整進行概率分析,建立設備歷史表現特征;
第四階段:系統分析,確定可靠性,可利用率,維修與失效損失;
第五階段:關鍵性分析,關鍵部件及其對整個系統影響分析;
第六階段:維修策略定義,定性與定量分析某些策略(如預防、預測、糾正性維修),優化其結果;
第七階段:改善活動,涉及系統設計和再設計,冗余備份,設備更新和新系統設計
第八階段:生產維修計劃,程序結束,制定每一具體行動計劃;
第九階段:改善,在已獲得的結果和已進行的推進活動中重新開始的持續改善流程。
有效維修的基礎是通過主計劃——維修工程化——分析——維修信息——結果——維修執行的循環和不斷改善來實現的。這里,維修工程化是將設備信息按照以上各個階段的描述作工程化的梳理,最后落實到實施主計劃中,然后通過不斷地維修實踐,對數據進行分析持續地改進和完善。
我們在微信上24小時期待你的聲音
解答本文疑問/TPM咨詢/5S、6S、現場管理咨詢/精益生產管理咨詢/互聯網交流